木船的分类及构造

2018-03-02 10:30:53

木船的类别

 木船按其功能可分为:渔船、民船、商船、渡船、游船、战船等;按其航行水域可分为:河船、海船、湖艇等;按其大小可分为:木舟、木筏、木舫、帆船、轮船、战舰、方舟等,目前船木的来源主要是渔船。


船壳

 木船外壳板的统称。外壳板由底板、般板、身板、前后搪浪板和甲板构成,内部由骨架支撑,是船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水密的船壳可保证船的浮性。由骨架支撑的船壳承受总纵弯曲、水压力、波浪冲击力和外部碰撞及摩擦力。因此,‘对材料的规格、质量、强度和建造工艺都有严格要求。如平行板料之间用钉铜拼合,板料长度不足时采用同口搭接,最后用油灰、麻绒捻缝,以保证船壳强度和水密。


底板

 又称船底、底壳。明代《南船记》称正底。木船底部由多块纵向板料拼合的壳板。前后略收窄,以一定的外向弧线连舭板;两端接前后搪浪板,有的两端略起翘。底板上面与横骨架下缘紧贴相接,是保证船壳水密和承受船体自重、装载重量与总纵弯曲的重要构件。有些船的底板厚度大于身板。


中心底

 木船底部中纵剖线处的一块底板。较大的木船底部设置龙骨,中心底即主龙骨。


边底

 木船底部两侧与舰板相连的底板。


双层底

 某些航海木帆船的一种底部结构。除底板外,在脚梁上面还设有一层水密的内底板,构成双层底。双层底可以提高船体纵向强度和抗沉性,并且不须设置垫舱板。宋、元、明代海船有用两层或三层木板叠合而成的底板。


龙骨

 又称底骨。大型木船夹置在底板中的纵向厚板材。承受总纵弯曲和水压力以及搁浅、擦浅时的压力与摩擦力等,对提高船舶纵向强度有重大作用。内河木船龙骨通常用圆木剖成两半,剖面向上与底板上缘相平,圆背突出于底板下面称圆背龙骨。视船的大小和强度要求,设置一道至五道不等。航海木帆船有的在船底纵中线设置一道方龙骨,突出底板下面20-30厘米。除能提高船底纵向强度的作用外,驶偏风时,可产生对船体横向漂移的阻力。1973年福建泉州湾后洁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底部,就有这种龙骨结构。


主龙骨

 设置在船底纵中线的一道龙骨。


侧龙骨

 单数多龙骨船,在主龙骨两侧对称设置的龙骨。龙骨为双数的船,没有主龙骨。


舭板

 又称转角板、拖泥板。明代《南船记》称帮底。木船舱部即木船底边两侧向上转角处的一块或两三块板材拼合的纵向壳板。上连身板,下接底板,内侧紧固在横骨架上。与底板和身板连接的横剖线轮廓各成一定的交角或弧形。两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纵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拢,与前、后搪浪板相接。舭板在船体抗纵弯曲中产生剪切应力,在近岸浅水航行或靠泊时,里舷舱板往往触及河床,因而要求舭板用优质木材制成,厚度一般大于身板。有的内河木帆船舱部横剖线呈折角形,底板直接连于身板。


身板

 又称帮板、膀板。明代《南船记》称栈板,从下而上分别称拖泥、出水栈、中栈、完口栈、出脚。木船两舷侧由若干块纵向板料拼合而成的壳板。内侧由横骨架支撑。它的横剖线常外倾或呈弧形,首、尾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纵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拢,与前、后搪浪板相接。身板从下而上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两舷侧设有臘构件的木船,在舭板以上、根以下的称身板,有的船在根以上还有舷侧板则为上舷板;一种是两舷侧没有臘构件的船,则舰板以上到舷边的都称身板。身板承受水压力和波浪冲击力,对保证船体局部强度、横向强度和总纵强度有很大作用。


 又称大筋、明龙。木船两舷侧身板以上的纵向加厚壳板。为木船船壳特有的强力构件,配合横骨架,保证船体纵向强度,承受外部碰撞力,并有助于船体的稳性和浮力。视船的大小和强度要求,平行设置一道至六道不等。通常用粗长的杉、柏、梓、楠等圆木纵剖两半,对称地分置两舷侧,圆背向外,剖面齐身板内缘,紧固在横骨架上,上缘抵舷边或上舷板,两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纵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拢上翘,与前、后搪浪板、封头板、封艄板相接。有的航区木船无臘,身板直抵舷边,内壁增加肋骨密度或设纵压筋,以保证舷侧强度。有的航海木船般板、身板也用半圆木拼制。


方臘

 明代又称正枋。横剖面呈方形或扁方形的臘。一般设在上舷板中间或舷边。


大臘

 两舷侧最大的一道臘。一般设在满载水线处,是各道臘中作用最大的一道。


口臘

 两舷侧最上面的即位于舷边的一道臘。有的船口臘即大臘。


托水臘

 两舷侧最下面的一道臘。一般是在空载水线处,对增加船体浮力和空船稳性起作用。有的船托水椒设在身板之间。


上舷板

 某些木船两舷侧臘以上由多块板料拼合的纵向壳板。上抵舷边或连口械,有的上舷板中间还夹一道小方了。内侧紧固在横骨架上,两端接前、后搪浪板,并与臘的曲线一致。由于上舷板在满载水线上面,故有的地区又称明板。


前搪浪板

 俗称前鳌板。明代《南船记》又称关头板。木船首部下面从底板前端起,沿一定的纵曲线伸向前上方与封头板连接的、由多块板料拼合的横向壳板。接底板的一块板材一般稍厚。左右与两舷侧壳板相接,横向宽度依首型不同而异。按满载水线为界,前搪浪板上下部分分别俗称为“旱搪浪”和“水搪浪”前搪浪板承受水压力特别是波浪冲击力,是保证船体强度和水密的重要构件之一。有的航海木帆船前搪浪板是双层叠合结构。有的船前搪浪板作纵向设置,等于底板向首部上面延伸。尖头船有的前搪浪板狭窄而成“V”形;有的不设前搪浪板,两舷侧壳板沿较大弧线延伸至船首柱。


封头板

 木船前搪浪板上面的一块横向加厚壳板。上缘齐首甲板,左右与两舷侧壳板相接。承受外部碰撞力,对深证船首强度起重要作用。有的船封头板是一块圆背向外的半圆木,又称下滚头。


下滚头

见“封头板”


上滚头

 又称一字木。明代《南船记》称伏狮头。木船贴盖在封头板上的一块横向半圆木。起垫护封头板的作用。其上面左右各安设一根挂锚链或缆绳的短桩。


后搪浪板

 俗称后鳌板。木船尾部下面从底板后端起,沿一定的纵曲线伸向后上方与封舶板或断水梁连接的、由多块板料拼合的横向壳板。左右与两舷侧壳板相接,横向宽度依尾型不同而异。齐尾船的后搪浪板上抵封峭板,其他尾型的后搪浪板上抵后断水梁。有的船不设后搪浪板,底板后端起翘后,直接与断水梁相连。


海底梁

 后搪浪板空载水线处的一块加厚壳板。供装置下舵盘用,并能增加尾端强度。


封艄板

 木船尾端上部的一块横向加厚板材。明代《南船记》称关艄。齐尾船封艄板位于后搪浪板上面,平尾船封峭板位于尾梢上,左右与上舷壳板尾端相接。用以加强尾端结构强度,承受外部碰撞力。


护艄木

 平尾型木船在两舷侧壳板尾端内缘装置的窄木板。上自封艄板或臘起,沿身板尾端纵曲线前伸至底板处。用以加强身板尾端的整体性。


断水梁

 某些尾型木船位于舵柱前面的由多块板料拼合的横向壳板。等于船壳最后面的一道横舱壁。竖立或稍后倾。上抵舱面梁,下与后搪浪板或底板相接。齐尾船后搪浪板直抵封艄板,无断水梁。


前断水梁

 首部开有插篙孔的木船,在首尖舱中间设置的一道水密横舱壁。用以隔离从插篙孔浸入首尖舱的水。


甲板

 木船舱面上沿舷弧线设置的露天壳板。下面由隔舱板和肋骨支撑,大船甲板下面还设托梁。除保证舱面水密和供操作行人外,并起增加船体整体强度的作用。分首甲板、尾甲板和舷甲板。木质甲板驳中部舱面板也称甲板,一般是活动式。


首甲板

 俗称铺头板。首尖舱上面纵向或横向铺设的露天水密壳板。前接封头板,后至前货舱,左右抵舷边。是航行、靠泊、装卸、抛锚、起锚、绞缆等操作场所。


尾甲板

 俗称铺艄板。尾尖舱上面纵向铺设的露天水密壳板。是操舵场所。有的船在尾甲板上设有楼子或艄棚。


舷甲板

 又称平板、走杆、阳桥。两舷边与舱口围板之间纵向设置的露天水密壳板。前后与首尾甲板连接。供航行、装卸操作时作走道用。


舱口围板

 又称拦水板。货舱口四周的厚板框。高出甲板20-40厘米。下面紧固在甲板和面梁或托梁上。用以阻止甲板上的水流入舱内,还起保证舱面纵向强度的作用。露天货舱的舱口围板上面覆有舱盖板,并刻有搁觅槽的凹口。在设楼子或拱篷的部位,舱口围板旁通常是安装楼柱或拱架的基础。


舷墙

 又称防浪板。航海木帆船两舷从首到尾装置的竖板。高1米左右,顺舷弧曲线,首、尾两端昂翘并外飘。用于挡浪和防护甲板上的人员和物品。也有些航海木帆船不设舷墙。


骨架

 船体内用以承受各种负荷,支承壳板并保证船体强度和刚度的支架结构。主要由肋骨、脚梁、面梁、隔舱板等横向构件组成,要求使用硬质杂木。较大木船还设压筋等纵向骨材。各骨架构件之间以及骨架与壳板的连接处用钉锔或螺栓紧固。


肋骨

 俗称拐子。木船两舷内壁的竖立骨材。须做成与舷壁相应的弧度或用天然曲材加工。断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外缘与两舷壳板紧贴,左右对称设置,上抵甲板,下接脚梁两端。用以加强两舷壳板的整体性,保证船体横向强度,并支承甲板。肋骨间距视壳板厚薄、船体局部强度要求和航道条件而定,一般为50-80 厘米。有的小船只设隔舱板,不设肋骨。


肘梁

 又称帮肋。某些较大木船货舱内与肋骨靠连的横向竖板。每隔二、三档肋骨设置一块,左右对称,宽度不超出舱口垂线,下抵脚梁,上缘支承舷甲板和舱口围板。


脚梁

 沿船宽方向紧贴底板上缘的骨材。断面呈矩形,左右两端与肋骨的下端连接,是骨架的底层基础和保证船底横向强度与局部强度的主要构件。


桅脚梁

 桅舱底部支承桅底座的前后两根强力脚梁。前一根俗称对子梁,后一根俗称包袱梁。比其他脚梁厚一倍以上。除起脚梁作用外,并承受桅底座传递来的全部压力。


隔舱板

 又称满梁、堵板。木船舱内由多块厚板拼合的横向竖壁。厚于底板而薄于脚梁。下抵底板或脚梁,上抵面梁,左右与两舷内壁连接。用以保证船体横向强度和抗扭刚性,支承面梁,并分隔舱室。隔舱板一般都是水密的,能承受破舱时的静水压力,增强船体的抗沉性。宋代有梅船设置水密横舱壁的记载。货舱隔舱板间距要适当,过密不利于装卸。解放后,改良木船的船体结构,都趋向于在保证横向强度的前提下,减少货舱隔舱板,代之以半隔舱板或增设肋骨。


桅满梁

 桅舱后隔舱板。下抵底板或桅脚梁,上承桅面梁,承受主桅的后倾压力,比一般隔舱板厚,拼合强度也要求高。大型木帆船桅满梁常用榫合法,以增加拼合强度,并加舱壁扶强材。


舱壁扶强材

 俗称堵尺。大型木船竖贴在隔舱板一面的方木或型钢。每道隔舱板设一、二根,用以加强隔舱板的整体性,增加其承受竖向和纵向压力的强度。


纵隔舱板

 有些大型木船在首尖舱沿纵中线设置的一道隔舱板。后抵首尖舱的横隔舱板,前缘抵搪浪板。主要是加强前搪浪板的强度


半隔舱板

 又称半梁。木船货舱内的横向矮竖壁。下抵底板或脚梁,左右连接肋骨。高度为隔舱板的1/2-1/3,一般与两舷托水臘相平。顶端有的呈水平,有的中间呈下凹形,俗称“元宝梁”。半隔舱板既能适当加强船体横向强度,又不大妨碍货物装卸。


面梁

 又称梁头。隔舱板上面的横向厚板梁。两端抵舷边与口根紧固,是保证舱面横向强度的重要构件。几道面梁还分别兼有它的独特作用,如:前面梁供设置系缆桩或头桅,桅面梁固定主桅位置,舵面梁承受舵的重量,楼子下面的面梁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桅面梁

 主桅后侧桅满梁上的一道强力面梁。在面梁朝船首方向的中点处开有凹口,称桅门,宽度以能穿过桅和桅夹为准。凹口的左右缘有凸榫,与桅夹的方孔吻合,以使桅夹固定。


底压筋

 又称龙筋。大型木船舱底的纵向加强骨材。平行设置1-3道不等,左右对称,贯通首尾,紧压在各道脚梁上,用以增加船底纵向强度。其设在左右两舭部的,称舭压筋


边压筋

 大型木船两舷壳板内侧的纵向加强骨材。平行设置1-3道不等,左右对称,贯通首尾,紧贴肋骨,用以增加舷侧纵向强度。其设在舷边甲板下缘的,称口压筋。


首压筋

 大型木船紧贴前搪浪板内侧的纵向骨材。根据首部宽度左右对称设置1-5 根。下端抵前脚梁,上端在首尖舱上与封头板相连。是保证前搪浪板纵向强度的加强材。有的船在首压筋上面,还增设一至数道横向压筋。


尾压筋

 大型木船紧贴在后搪浪板内侧的纵向骨材。参见“首压筋”


首护筋

 又称护头筋。较大木船紧贴在前搪浪板外面的纵向护木。一般平行设置4根,上至封头板,下抵空载水线,用以加强前搪浪板,碰撞时起垫护作用。


首柱

 尖形船首和“T”形船首木船首端的一根强力骨材。下自主龙骨前端起;沿首部中纵剖线上升至首尖或封头板。首部两侧的壳板向纵中线靠拢与首柱连接。首柱处于船体最前端,承受水压力、波浪冲击力和外部碰撞力,强度要求高。


托梁

 较大木船承托在甲板下面的横向和纵向析梁。用以加强甲板的负荷能力。有的木质甲板驳的舱面甲板下设有可拆式纵托梁。


立柱

 跨径较大的托梁下面的支柱。下端抵底压筋或脚梁。作用是将托梁所受的力传递到船底,以保证船体结构的竖向强度。

                                                                                                齐鲁木船  

关闭
15161086406